在皑皑白雪与极限技巧的交织中,2025年世界极限运动会(X Games)阿斯本站的单板滑雪赛场传来捷报,中国选手苏翊鸣以惊艳的坡面障碍技巧首秀斩获铜牌,而老将蔡雪桐则在女子U型场地项目中稳扎稳打,摘得季军,两位运动员用实力诠释了中国单板滑雪的多元竞争力,也为新赛季的冰雪征程注入了强劲信心。
苏翊鸣:从大跳台到坡障的华丽转型
作为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金牌得主,苏翊鸣此次首次挑战极限运动会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便引发关注,决赛中,他面对美国名将雷德蒙·杰拉德和挪威天才马库斯·克利夫兰的夹击,展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,首轮比赛,苏翊鸣以流畅的杆区动作为开端,接连完成反脚900度、斜向转体1080度的高难度组合,但在落地时出现微小晃动,暂列第四。

关键的第三轮,苏翊鸣选择提升技术难度,他在道具区以创新的“反向滑行接270度下杆”点燃全场,随后在跳台区接连抛出内转1260度与外转1440度的连贯动作,最终以89.33分锁定铜牌,美国选手杰拉德凭借道具区的绝对稳定性夺冠,克利夫兰则以一跳高难度“空翻接1620度转体”获得银牌。
赛后,苏翊鸣坦言:“坡障项目需要更强的综合能力,这次比赛让我看到了细节上的差距,但首秀站上领奖台,是对训练成果的肯定。”据悉,他近期将训练重心从单一跳台转向多技术融合,此次成绩证明其转型策略初显成效。

蔡雪桐:U型场地的“常青树”传奇
女子U型场地项目中,31岁的蔡雪桐与西班牙新锐克拉拉·莫拉莱斯、日本选手藤川由奈展开激烈角逐,决赛首轮,蔡雪桐以一组高达1080度的转体动作开场,但落地重心稍偏,仅获78.50分,第二轮,她调整策略,将技术难度与艺术表现力结合,以连续两个900度转体接反脚540度收尾,拿下85.00分稳居第三。
冠军之争在莫拉莱斯与藤川之间展开,西班牙小将凭借空翻两周接1260度转体的超高难度动作斩获94.33分,刷新赛事纪录;藤川由奈则以流畅的1080度组合获得89.67分,尽管未能突破奖牌颜色,蔡雪桐依然创造了个人在本赛季的最佳表现,她表示:“年龄不是极限,只要身体允许,我会继续挑战更高难度。”
技术革新与赛场启示
本届极限运动会的单板滑雪项目呈现出明显的技术迭代趋势,在男子坡障中,选手们更注重道具区的创新编排,如苏翊鸣尝试的“反向滑行”技术,打破了传统动作定式;女子U型场地则进入“空翻时代”,莫拉莱斯的夺冠动作为该项目树立了新标杆。
中国单板滑雪队教练组指出,国际赛场的竞争已从单一动作难度转向“稳定性+艺术性+创新性”的综合比拼,苏翊鸣与蔡雪桐的表现证明,中国选手在适应规则变化、突破技术瓶颈方面具备潜力,但需在动作连贯性与落地控制上进一步打磨。
冰雪新周期的中国力量
随着2026年米兰-科尔蒂纳冬奥会临近,世界极限运动会被视为奥运风向标,苏翊鸣与蔡雪桐的奖牌,不仅是中国单板滑雪在新周期的开门红,更揭示了队伍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成果,此前,中国选手在极限运动会的突破集中于谷爱凌等归化运动员,而本次本土培养的选手站上领奖台,标志着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成熟。
国际雪联技术代表评价道:“中国运动员正从‘专项突破’转向‘全面参与’,这种变化将推动全球单板滑雪格局的重塑。”随着张艺兴等新秀加入坡障项目,中国有望在极限运动中形成集团优势。
极限精神与体育边界
世界极限运动会的魅力在于其对“突破”的永恒追求,苏翊鸣从大跳台跨界坡障,蔡雪桐在U型场地坚守十年,二者以不同路径诠释了“极限”的内涵——不仅是技术的极致,更是对自我设限的超越,正如赛事口号“超越重力”所言,中国冰雪健儿用汗水与勇气,在崇山峻岭间书写着东方传奇。
雪板划过天际的弧线,终将凝聚为体育史册的印记,这场阿斯本之役,既是里程碑,也是新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