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,一位名叫姜鑫瑞的少年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2岁的他,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防守连克强敌,最终摘得银牌,赛后接受采访时,这位小剑客语出惊人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因为在剑道上,只能靠自己。”
比赛现场,姜鑫瑞身着白色击剑服,头戴金属网面罩,手持花剑,在剑道上移动的步伐轻盈而稳健,与其他小选手不同,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超乎年龄的专注与冷静。
“我很喜欢击剑这项运动,它让我学会了独立面对问题。”姜鑫瑞告诉记者,从8岁开始接触击剑至今,他已经参加了大大小小三十多场比赛。“每次站在剑道上,我都知道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,这种认知让我变得更强。”
他的教练李建国表示,姜鑫瑞最可贵的是他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心理素质。“很多小选手在落后时会慌张,会下意识地看向教练或观众席寻求帮助,但姜鑫瑞从不这样,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自我调节能力。”
姜鑫瑞的父母透露,孩子最初接触击剑其实是为了克服内向的性格。“小时候他比较害羞,不善于表达自己,我们希望通过击剑培养他的自信和勇气。”姜鑫瑞的父亲姜伟说道。
令人惊喜的是,击剑确实改变了这个男孩,通过四年的训练和比赛,姜鑫瑞不仅技术水平大幅提升,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。“击剑让我明白,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,每次比赛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,无论输赢,我都能从中学习到东西。”
在不久前举行的校内演讲比赛中,姜鑫瑞以“我的击剑梦想”为主题进行演讲,获得了第一名,他的老师表示,很难想象这就是四年前那个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。
姜鑫瑞的训练日程令人惊叹:每周五次常规训练,每次两小时,周末还会加练,更难得的是,他有着超乎年龄的自律性。
“他从不缺席训练,即使生病也会坚持完成力所能及的部分。”教练李建国说,“有一次他发烧38度,仍然要求参加训练,最后被我们强行送回家休息。”
姜鑫瑞自己整理训练笔记的习惯也令教练组印象深刻,他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比赛的反思和总结:哪些技术运用成功,哪些决策失误,如何改进等等。
“这些笔记都是他自己写的,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他这样做。”李建国指着笔记本说,“从这里你能看出,这个孩子真正理解了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的含义,他不是在依赖教练告诉他该怎么做,而是在主动思考和学习。”
专家认为,姜鑫瑞的成长经历凸显了击剑运动的教育价值。
“击剑是一项极其注重个人能力和即时决策的运动。”体育教育专家张教授表示,“在比赛中,选手必须独自应对各种突发情况,这种环境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、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。”
近年来,击剑运动在中国青少年中日益流行,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,2024年注册的青少年击剑爱好者已达12万人,比五年前增长了3倍,许多家长像姜鑫瑞的父母一样,看中了这项运动对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独特作用。
“击剑不仅锻炼身体,更培养心智。”张教授补充道,“它要求选手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,独立分析情况并做出决策,这种能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。”
尽管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姜鑫瑞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,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参加国际青少年击剑比赛,与世界各地的优秀选手切磋技艺。
“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,需要继续努力。”姜鑫瑞说,“每次比赛后,我都会回顾自己的表现,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,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,就能不断进步。”
当被问及长远梦想时,这位小剑客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我希望有一天能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,为国争光,我知道这条路很艰难,但我会一步一步走下去。”
姜鑫瑞的故事正在激励着更多年轻人,在他的影响下,所在学校的击剑社团今年新增了二十多名成员,大家都被这位小剑客的精神所感染。
击剑道上,姜鑫瑞继续着他的征程,一剑一人,独自面对挑战与机遇,在每一次进攻与防守中积累自信与成长,正如他所说: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,而这也许正是体育精神最纯粹的体现——在孤独中突破自我,在挑战中成就更好的自己。